網速不等于帶寬,寬帶就像公路,會受路寬、高峰期等因素影響
隨著光纖入戶不斷普及,寬帶速度越來越受到重視,但很多網民的體驗并不盡如人意,運營商號稱10M、20M的帶寬,在用戶看來經常大打折扣,“說是10M,能達到4M就不錯了。”
對于網民的吐槽,一些運營商表示“很委屈”。“帶寬和網速其實不是一個概念,”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吳少巖解釋,用戶通常理解的網速指網絡下載速度,運營商所說的速度是固定寬帶接入速率,并不等同于用戶使用網絡業務時體驗到的實際速率,即用戶終端到業務服務器之間的速率。
“而且,帶寬標注的計量單位與網絡下載速度的計量單位不一樣,不知道的用戶可能會誤解。”吳少巖介紹。事實上,2M帶寬指每秒2兆比特(即2Mbps),而用戶使用的一些實時測速軟件通常顯示的是用戶下載時的速度,其計量單位是每秒千字節數,這兩者是1:8的關系,所以2M帶寬對應的是256KB/s的下載速度,4M對應512KB/s,10M對應1280KB/s。但這些是理論速率,實際要比這略低些,“2M寬帶的下載速度若能達到200KB/s左右,就算正常。”
他把寬帶比喻成公路,既有高速公路也有輔路,在不同寬度、不同等級的公路上開車,車速肯定不同。而且在高峰時段和非高峰時段車速也不同,堵車的時候肯定變慢,這跟高峰上網時段網速會變慢一個道理。
影響“車速”的因素很多。首先是網絡自身問題。用戶想要連接的目標網站地點的帶寬不足或負載過大,網站服務器的并行處理能力不夠強大,難以承載較多用戶的訪問,都會讓用戶感到網速較慢。此外,網卡、路由器以及DNS設置錯誤,甚至防火墻的過多使用都會讓寬帶“變窄”。
另一方面,用戶使用的寬帶測試網站及軟件也不一定靠譜,歌華有線市場營銷部主任韓霽凱介紹,“用戶以公網的測試網站來測試寬帶,其實沒有太大的價值,同一臺電腦、同一時段,不同測速工具測出的結果往往天差地別。”
差距大陸網速只是中游水平,市場競爭不充分、基礎設施落后是主因
縱然用戶體驗與運營商帶寬有差距屬于正常現象,但大陸地區平均網速不怎么快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2013年年初,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成立寬帶發展聯盟,8月16日,寬帶發展聯盟發布第一期《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》。報告指出:今年上半年我國寬帶用戶進行網絡下載時的平均速率為2.93Mbps,上海的平均下載速度最高,達到4.28Mbps,也是唯一超過4Mbps的省份。
記者2011年在香港調查顯示,當時香港寬帶市場的主流服務寬帶已達到100M,費用為每月121港元。如果每月多交30港元,就可享受到1G帶寬。截至2011年5月底,香港寬頻的1G用戶已經突破1萬戶。“與內地上網最明顯的區別,是上視頻網站看電視劇,基本不會有等待時間。”家住跑馬地城和道的王先生說。
根據全球最大的內容傳送網絡商Akamai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報告,全球平均連接速率為3.1Mbps,中國大陸的平均連接速率為1.7Mbps,排名全球第九十八位。韓國的互聯網網速全球排名第一,達到14.2Mbps;日本和中國香港排在第二、三位,網速分別為11.7Mbps和10.9Mbps。
整體來看,大陸的平均網速在全球處于中等水平,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仍存在較大差距。
造成大陸“寬帶不寬”的原因有很多種,寬帶市場競爭不充分是主要原因之一。中國電信、中國聯通、中國移動旗下的鐵通3家電信運營商是大陸寬帶市場的骨干運營商,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,很多民營運營商、中小運營商只能向上一級網絡運營商租用帶寬進行經營,可施展空間很小。“主要運營商都這么壟斷了,你用也得用,不用也得用,它們哪有提速降價的動力?”一位不愿具名的民營運營商負責人說,他希望政府多制定一些扶持中小運營商的政策,給予更多支持,“其實我們可以發揮鯰魚效應。”
事實上,討論三大運營商壟斷問題還需要考慮一個前提——普遍服務。“不像韓國、新加坡等小國,中國太大,偏遠地區幅員遼闊、條件復雜,3家運營商承擔了普遍服務重任。如果對民營運營商開放骨干網,同時又沒有相關制約措施,它們可能只會在人口稠密、市場發達地區低成本進入,這同樣不符合公平競爭原則以及全民共享的精神。”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、博導曾劍秋說。
此外,基礎設施落后也是不得不說的客觀限制。韓霽凱介紹:“傳統銅纜的傳輸速率比較小,理論上最大可達到10M,而且信號不穩定;而光纖的傳輸速率快很多,可以輕松達到1G。”目前,我國大多數寬帶仍是銅纜接入。據工信部數據顯示,截至7月31日,我國光纖入戶、光纖入辦公室用戶達到3159.5萬戶,在寬帶用戶總數中只占到17.3%。光纖覆蓋率不高極大制約了用戶的上網體驗。
趨勢
光進銅退是主流,技術問題不大,現實困難需多方協調
8月17日,“寬帶中國”戰略及實施方案發布。到2015年,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Mbps和4Mbps,部分發達城市達到100Mbps;到2020年,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分別達到50Mbps和12Mbps,發達城市部分家庭用戶可達1Gbps。
在具體操作上,各主要運營商紛紛布局,在繼續擴大光纖網絡覆蓋的基礎上,加大既有網絡光纖化改造步伐。
“光纖無疑是解決當下寬帶速度的最佳利器,中國寬帶要提速,技術上問題其實不大。”中國聯通負責人介紹,目前,北方10省已經有超過15萬棟商務樓宇和75萬棟住宅樓宇實現了光纖改造,普遍達到了百兆速率接入能力。而在上海、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,100M寬帶也已不新鮮。因此,業內人士分析,要實現“寬帶中國”戰略實施方案中2015年、2020年的預期目標,業內在技術上是很有信心的。
吳少巖認為,“寬帶中國”戰略落地實施最大的挑戰是光纖入戶,光進銅退面臨很多現實問題。原來的ADSL電話網全部要改造成光纖,一是投資巨大,二是耗時很長,三是進入小區改造線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協調,從管道改造、與物業協調進入小區到與居民協調入戶,這些問題對于運營商來說是很大的挑戰,對于整個戰略的實施有很大的影響。